首页  > 球队战术解析

无臂青年开启精彩人生 市残运会勇夺游泳奖牌

他出生就没有双臂,以残缺的肢体来到这个世界。好在家人的关爱、社会的包容让他找到了生存的勇气和自强的信心。生活中,他迎难而上,以脚为手,用超乎常人的艰辛和毅力学会了日常各种基本技能,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一直念到高中毕业。成年后,他又凭着多年练就的游泳本领打入比赛,在2024年重庆市第七届残运会上一举拿下3块奖牌。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彭巧的经历,与其说是一个传奇,不如总结为他的残疾偶像力克.胡哲的书名——《人生不设限》。

与命运顽强抗争

1997年,天生没有双臂的彭巧出生在合川区香龙镇双龙村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彭巧的父亲长年患有严重的肺结核,严重时甚至要吐血,但由于父母之前生下比他大14岁的哥哥时其身体健全、一切正常,加上当时在农村也没有良好的产检条件,阴差阳错下,带着父亲遗传病史的彭巧不幸降生在了这个家庭。

尽管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“怪胎”,但善良的家人却并没有抛弃他。婆婆搂着襁褓中的小孙子万分心疼:“生下来就养着吧,他也是一条命啊!”哥哥为他取名:“弟弟没有手,但可以用脚,熟能生巧,就叫他彭巧吧!”父母尽管伤心垂泪,但都很喜欢这个嗷嗷待哺的儿子。就这样,一家人敞开怀抱接纳了残疾的彭巧。

彭巧3岁时,家人便开始让他训练:用脚吃饭、穿衣、洗脸、上厕所……一次又一次,一遍又一遍,小小的彭巧因过程太难太痛,多次嚎啕大哭,想要放弃,但想到他的未来,家人只能抹着泪狠下心严格要求:“不行,重来,学会为止!现在你不学这些,以后我们走了你怎么办,谁来照顾你!”渐渐地,幼小的彭巧懂得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,也学会了生活自理。4岁,彭巧被评为一级肢残。

入校成为优秀生

6岁那年,父母带着彭巧敲开了当地村小的校长家门,最终为他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。入学后,懂事的彭巧深知一切来之不易,在学习上格外用功:老师没有要求他做作业,他却花了很长时间自己学会了用脚写字;为了融入同学们之中,生性好强的他用脚学会了打乒乓……上学期间,彭巧还进入了尖子班,多次担任学生干部、学习委员。一次,在老师的鼓励下,彭巧鼓起勇气上台演唱了一首台湾残疾歌手郑智化的《水手》,获得全校歌唱比赛第一名。那一刻,他泪流满面。

每逢放假回家,彭巧总是抢着干活:烧火、切菜、下地掰玉米……进入职高后,他还特意选择了养殖专业,帮助家人喂养鸡鸭等家禽,尽力减轻家庭负担。

凭着惊人的坚韧,彭巧将无数个别人眼中的“不可能”变成了“可能”,用“逆天改命”的事实成为了大家口中敬佩的榜样。“幸运的是,从小到大,身边的同龄人都没有欺负和歧视我。在学校,同学们帮我翻书、提书包,住校后帮我打水、铺床,老师也对我很好,父母和哥哥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,真的很感谢他们。”说起往事,彭巧对数不清的坎坷一笑而过,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。

参加残运会获奖

彭巧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,每逢夏天,他都要下河畅游一番。2020年的一天,他正在老家的河边游泳,无意中被镇上一个干部看到,惊喜之余将他推荐到了合川游泳协会。各位队友得知彭巧的故事,都对他刮目相看,待他十分友好,彭巧也在大家的悉心指导下进步很快,还得到一名国家退役游泳运动员的专业指导,经过勤学苦练,他除了最初的自由泳,还先后学会了仰泳和蝶泳。

2022年,经合川区残联推荐,彭巧首次参加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游泳锦标赛,获得50米仰泳第3名。2024年,彭巧参加重庆市第七届残运会,一路过关斩奖、所向披靡,夺得了50米自由泳金牌、100米自由泳银牌、50米蝶泳第3名的好成绩。此后,彭巧还参加了重庆市冬泳誓师大会暨首届冬泳锦标赛,以突出的表现斩获了2枚金牌。目前,他正在积极备战5月将在珠海举行的2025年全国残特奥会跆拳道比赛。“若命运不公,便和他斗到底!”彭巧终于用努力成为了家人的骄傲。

受制于身体的特殊性,彭巧在求职路上无奈屡次碰壁。如今哥嫂在重庆上班,彭巧除了每天在家看书、锻炼身体,便是照顾5岁小侄儿每天的生活起居,用脚开门、穿针、扫地、剥蒜、做饭……一切家务活彭巧都干得十分熟练,不在话下。

“我希望能早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自食其力,如果有缘的话也想组建一个家庭,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,弥补他们生前最大的遗憾。”彭巧充满渴望地说。